看到媒體斗大標題:「鼓勵年輕人成家,房貸利率下殺到1.56%!」我不禁啞然失笑,因為實情是,這個方案根本「看得到吃不到」,不是為拯救年輕人誕生,而是為高資產族和專業人士所設計,對青年成家沒有任何幫助。
不信?我就舉兩個真實案例!
某日,一位名醫好友興沖沖的來電詢問,「有什麼比較穩健的理財商品可以投資?我想進行套利!」原來,銀行看好他的還款能力,三不五時來拜訪,希望他多貸一些錢,早先名醫並不想再貸,可是近期聽到利率已殺到1.56%,實在太迷人,心中盤算著:隨便買個高股息股票或債券基金,獲利扣掉利息還能倒賺,不貸實在太可惜!
於是,他決定貸款上千萬元,而銀行專員也很開心,終於又找到一位優質的客戶,離業績目標又邁進一步。
相較下,我認識的另一位年輕後輩,就沒這麼幸運。夫妻倆都是普通上班族,月薪加起來7萬多元,看到媒體爭相報導1.56%專案,想說看房也好一陣子,順勢到銀行打聽一下,一旦真的下手買房,利息到底可以省多少,負擔是否真的能減輕。
結果,他問了兩家銀行,得到的答案都一致。「您比較適合青年安心成家方案,前兩年利率分別是1.62%和1.72%,第三年起則是1.74%;您的資格申請1.56%專案,應該是不會通過。」
蝦米?原來1.56%不是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,人人皆可適用?年輕後輩忍不住再追問,「哪些人算是符合銀行資格呢?」專員很不好意思的解釋,任職製造業1000大、服務業500大、金融業100大,以及醫師、律師、會計師、精算師等專業人士,會優先通過審核。
他後來氣急敗壞的不停抱怨,「銀行就是有差別待遇,收入低的,利率就是比較差。」這不難理解,銀行不是慈善單位,誰是大戶、誰總是還款拖欠,各銀行都有優質名單和黑名單。這是個無解的問題。
唯一可以自立自強的部分,就是靠著自身的談判能力,在利率上扳回一城。以我自身幾次貸款經驗,向薪轉戶銀行貸款,不見得有最佳利率,因為這牽涉到銀行內部整體的貸款政策;向規模小的銀行貸款,利率往往也占不到便宜,因為規模小,不見得願意加入殺價流血戰。
比較可行的方式,就是至少問個三、五家銀行,包括公股銀行和民營銀行,再用A銀行給的利率,去跟C銀行殺價,儘管會占去一些時間成本,但只要能少個0.3%到0.5%,對小資上班族來說,還是能省點荷包。
●作者:盧燕俐/資深財經媒體人、財經顧問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
●《今日觀點》開拓不同的視野
●《今日廣場》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,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,文章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90%8D%E5%AE%B6%E8%AB%96%E5%A3%87-%E7%9B%A7%E7%87%95%E4%BF%90-%E8%AA%B0
留言列表